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园林绿化 > 绿化建设
绿化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青海,三江之源,在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征程中,我省树立“生态优先”的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谱写了一曲美丽中国的青海绿色篇章。

       “生态之窗”带来的视觉盛宴

       8月8日,在青藏铁路五道梁北大桥附近观测到有近三千只产崽后的藏羚羊返回栖息地的壮观场面。

       10月2日,在青海湖畔观测到260余只普氏原羚活动场面。

       这是“生态之窗”带来的视觉盛宴。青海环境信心中心主任李宏奇说,藏羚羊迁徙、普氏原羚生活的盛大场面,用相机很难拍到,而悬挂在铁塔顶的“生态之窗”监控系统,在不干扰它们活动的前提下,就能轻松完成拍摄任务。今后通过运用安防识别技术,还可以监测到回迁藏羚羊的详细数据。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我省“生态之窗”建设取得可喜成就。李宏奇说,青海环境监测网络体系有了较大变化,用于“生态之窗”、环境质量监测这些数据传输网络有了较大提升,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习总书记去年来的时候, “生态之窗”点位的数量和代表性有一定的限制。2016年是8个监测点位,到现在为止规划了40个监测点位,建成了20多个点位,到明年初,40个点位都要建成,实现覆盖全省五大生态功能区。

       李宏奇说,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这也是今后我们工作的动力,明年初,青海“生态之窗”监测点位覆盖全省五大生态功能区,届时, “生态之窗”将更好地服务于“生态大省、生态强省”建设,牢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李宏奇说,当前,青海绿色发展站在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将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0月16日,在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新区的黄河岸边,一场声势浩大的秋季植树造林拉开帷幕。参加活动的有老人、小孩,有干部职工,有普通群众。他们用行动决心植绿黄河岸边的黄土滩。

       参与活动的化隆县退休老干部张存社说,现在全省上下形成植树造林的良好氛围,作为一名退休干部,要发挥余热,积极为家乡的绿化事业作出一份贡献。和张存社一起参与植树的化隆县第四中学教师马占海说,他们组织全校700多名学生,也参与到植树造林的活动中,目的是让学生树立生态环保意识,为今后绿化、美化家乡作出应有的努力。

       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下川口村,村民武善祥把一生的积蓄,投入到家乡的红土山改造上,在已开发的0.6公顷山坡上栽植了500株蟠桃树苗。为了节约资金,武善祥打算在剩余的1.4公顷土地上栽植毛桃树苗,等翌年再嫁接,到第三年就能开花结果了。武善祥有个愿望,在他有生之年,在大红山举办品尝蟠桃的采摘节,让村民享受植树造林带来的红利。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西宁市民杨先生说,西宁市民受益于南北山绿化,周边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好。因此,我们不停歇,要一如既往地参与到南北山绿化事业中。

       省林业厅党员干部收看十九大报告后,一致认为,十九大报告不仅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绘制蓝图,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全省务林人将继续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积极为建设高原绿色屏障,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务林人应有的贡献。特别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对林业生态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

       把三江源国家公园建成中国最美的国家公园

      10月,黄河源头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草木泛黄,寒风呼啸。不知不觉中,冬天悄悄来到草原。一大早,简单吃了便餐,牧民更登尖措骑上摩托车开始巡护草原。

      2016年初,更登尖措成为村里生态管护员当中的一员。起初,他对生态管护员一职并不理解。担任生态管护员一年多以来,他对保护草原有了重新认识,更加坚定当初的选择,要敢于担当,要把最美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呈现在世人面前。

       对于世代逐水草而居的牧民而言,放牧是他们大多数人唯一的生存技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我省引导禁牧减畜后的牧民参与国家公园保护与管理,让他们能从中受益、实现脱贫奔小康,走出一条青海特色的精准扶贫之路。

       行走在广袤的三江源地区,雪山、冰川、湖泊、草甸、森林、野生动物,构成一幅幅自然天成的绝妙风景,置身其中,拥抱蓝天、绿树,尽享大自然的美妙恩赐。

       生态资源如此之良好,发展潜力如此之巨大。与发达地区比GDP、比经济实力、比发展水平,青海的差距不言而喻,但比特色、比生态,青海则有自身独特优势。这是我省多年树立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和意识的回报。

       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三江源办公室主任牟永红从事生态保护与建设已经十多年了,10月 18日一大早他就来到会议室,占了离电视机最近的座位。回想起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连线杂多详细询问生态恢复、雪豹数量、生态管护员力量配置等问题的镜头,牟永红觉得杂多生态环境的改善是献给党的十九大最好的礼物。

       “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听到十九大报告中这段话,昂赛乡的谢颖觉得肩上的担子愈加沉甸甸。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李晓南说,三江源国家公园作为我国首个体制试点公园,在管理、建设、制度设计等方面要先行,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实际成效体现在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各项工作中,扎实推进“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积极落实“四个转变”,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谱写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