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产业
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 着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市委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就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作出新部署、提出了总要求。2018年,市林业局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着力推动“四个转变”,忠实践行“两个绝对”,全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把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行动自觉统一到市委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部署上来,结合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奋力开创新时代建设幸福西宁新局面奋斗目标,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代西宁“三农”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切实把“三农”工作与城乡生态绿化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在推进全市“三农”工作中贡献力量。
围绕脱贫攻坚,突出抓好行业扶贫。进一步落实好林业行业扶贫工作,将生态公益管护岗位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继续保留对脱贫户安排的生态公益管护岗位,巩固林业生态扶贫公益管护岗位1202个,做好贫困户建档立卡数据动态管理,确保生态护林员每月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进一步发挥选派的扶贫工作组和“第一书记”的作用,深入大通县田家沟村、尔麻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加强结对帮扶,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林下养殖等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注重巩固脱贫成果,扎实开展脱贫“回头看”工作,查漏洞、补短板,强化后续巩固提升。2017年田家沟村已实现脱贫退出,尔麻村力争在2018年底实现脱贫摘帽。
围绕绿色发展,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绿化为重、美化辅之,生态为重、景观辅之为原则,实施三北、天保、重点公益林、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等林业重点工程,完成造林(封育、抚育)37.67万亩。坚持生态宜居与美丽乡村相结合的原则,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对造林区域范围内的村庄进行整村推进,将房前屋后、活动广场、道路河流两边等遗留空地纳入绿化美化范围,结合村庄现状,进行乔、灌、花等多树种多形式合理搭配,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围绕科技兴农,提升科技支撑作用。做好乡土树种繁育、南北山低效林改造、森林生态价值评价等课题的系统性研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省市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资金,开展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破解农林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降低生产成本。实施人才强林战略,加强省内外业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提高技术人员高效履职和技术创新能力,发挥好学科带头人的科技引领作用,利用“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引进的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培养好本系统的拔尖人才。强化科技服务三农,充分运用远程教育、组建专家服务队上门服务、制作教育片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深入村镇开展“科技下乡”活动,送科技送知识送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
围绕产业兴农,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实施生态产业扶贫,积极争取国家、省市项目资金,着力推进木本油料、特色经济林、中藏药材种植、特色养殖,森林旅游、种苗花卉产业发展,项目优先倾斜到贫困县、贫困乡镇、贫困村,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培育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评定林业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展家庭林场、股份制林场的试点推进工作,提高林业新型经营主体经营管理能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共同增收致富。
围绕改革兴农,突出推进林业改革。深入推进国有林场各项涉农改革,有效激发林业发展活力。创新生态公益型林场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森林资源管护绩效评价体系,健全森林管护机制。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大通、湟中集体林权流转服务平台,启动湟源县林权管理服务机构建设,维护农民林权流转、抵押贷款的合法权益,变资源为资本,使之成为农民手中的“绿色银行”。